普庵祖师是谁,普庵祖师圣诞时间
普庵祖师是谁,普庵祖师圣诞时间
更新时间: 2025-05-29 14:20:25 责编:酷奇网

1)普庵祖师是谁,普庵祖师圣诞时间

西竺佛教经像传入中国后,中国寺院供奉的便是四大天王、十二圆觉、二十诸天、十八乃至五百罗汉之类的西天佛像。“活佛”的济公虽有“降龙罗汉”的美名,却只能站在过道旁。然而有一位中国僧人,为自己在佛殿中找到了一个位置,这就是普庵祖师。那么,普庵祖师圣诞时间是什么时候呢?随佛教日历一起来了解下吧。

农历七月二十一日(2016年8月23日)是普庵祖师圣诞日。

普庵禅师是禅宗(临济)第十三代祖师,是一位大彻大悟的大禅师,以度黎民百姓为主。其开示与神迹,广行于教界民间。着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三卷。其《普庵咒》可消灾解厄,令虫、鼠、蚊、蚁远离,凶神恶煞走避!常予持诵可令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繁殖、万事如意。

《普庵咒》是由许多单音参差组合,构成一个自然的旋律,犹如天地人相互的交融,令人自然进入清净空灵的境界,并能与普庵禅师有求必应的菩萨精神感应道交,念诵起来非常灵验。《普庵咒》收录进《禅门日诵》功课读本内,为禅门必读咒语之一。

普庵印肃禅师(1115年-1169年),又称普庵禅师、普庵祖师等,生于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袁州宜春人(今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俗姓余,名印肃。普庵祖师是古佛再来,出生时,莲花生于他家稻田的阡陌上。七岁时,梦见有一名梵僧,用指点他的胸曰:“你他日将自悟取。”第二天醒后看时,胸被点之处成了朱砂色。在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之八月,跟从寿隆院之贤公出家,十一年四月落发,次年五月受戒。普庵祖师之容貌魁奇,天性巧慧,贤公深为器重,曾经劝他读《法华经》,但是祖师深深地感悟到:“诸佛之原旨,贵在了悟于心,何能以笔墨来写出哉!”并于1141年在袁州开元寺受三坛大戒,师父即是牧庵法忠禅师。

普庵祖师除了在戒行、品德、禅修方面精进用功外,更熟读《华严经》、《华严合论》等经论。随后的十二年丛林道场禅修生活中,他更加珍惜光阴而勇猛精进到不倒单修行。于其三十九岁时,因阅《华严合论》至“达本情忘,知心体合”处,此时明心见性资粮渐成熟,故豁然大悟,遍体汗流,震撼不已,久久不能言语。普庵祖师大彻大悟后,六通具足,慈化十方,护国化民,下至建桥铺路、祛病消灾,无所不至、无所不能,随叩即应,深得人心。无论人间众生、三恶道众生、天上善神、魔众,还是各类外道、三涂六道普皆以平等大慈悲心善巧方式化度。并留下《普庵印肃禅师语录》三卷。

2)卖油郎独占花魁的卖油郎是谁,故事简介

都说人世间唯爱与美食不可抗拒,美食就不应说了,毕竟民与食为天。有这么一句话说“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爱不分国界不分等级不在乎年纪甚至是性别,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民间故事中流传的卖油郎独占花魁得爱情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卖油郎独占花魁》是爱情题材小说,但其取材与主角迥异于以往的才子佳人、帝王将相、英雄红粉之类。这部小说的男主角是商人,女主角是妓女,取材更加生活化。秦重对美娘的爱恋始于其美貌,美娘决定嫁给秦重是因为他老实诚心,这与以往的“夫为妻纲”、“从一而终”、“忠贞刚烈”等封建礼教主题不同。

小说描写的是普通市民的实际的爱情观,强调的是生活中的人性和真情,反映了新兴的资本阶层的小市民的爱情婚姻观念和生活理想。其中的爱情观带有情欲的成分,甚至有侧重如何讨得女子欢心的方面,也是表现了《三言二拍》中对于“人欲”的肯定,与以往爱情题材小说的不同之处。

说是莘瑶琴出身在汴梁城郊一个开六陈铺的小康家庭。自小聪明灵秀,十岁便能吟诗作赋。琴棋书画、女红刺绣无所不通。然而靖康之难时,汴梁城破,瑶琴在逃难时与家人失散,被人卖到临安(现杭州)做了妓女,改名称作王美,唤作美娘。王美娘凭着自己的才艺和容貌,成为了临安名妓,得到了“花魁娘子”称号,一晚白银十两,仍然慕名者众。王美娘也想过从良嫁人,但是“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一直没有见到合适的人选。

临安城外卖油店的朱老板,过继了一个小厮。他原来姓秦名重,也是从汴梁逃难过来。秦重母亲早亡,父亲在他十三岁那年将他卖到油店,自己北上做生意去了。秦重过继给朱老板后,改名朱重。

一年二月的一天,朱重为昭庆寺送油之后,碰巧看见了住在附近王美娘,被她的美貌所吸引,心想“若得这等美人搂抱了睡一夜,死也甘心。”于是日积夜累,积攒了十两银子,要买王美娘一晚春宵。老鸨嫌弃他是卖油的,再三推托,后来见他心诚,就教他等上几天,扮成个斯文人再来。然而等到美娘之时,后者大醉,又认为朱重“不是有名称的子弟,接了他,被人笑话。”

但是朱重不以为意,整晚服侍醉酒的美娘。次日美娘酒醒后,感到歉意,觉得“难得这好人,又忠厚,又老实,又且知情识趣”,但“可惜是市井之辈”,“若是衣冠子弟,情愿委身事之。”回赠朱重双倍嫖资以作谢。朱老板不久病亡,朱重接手了店面。这时美娘生身父母来到临安寻访失散的女儿,到朱家油店讨了份事做。

一年之后,美娘被福州太守的八公子羞辱,流落街头,寸步难行,恰巧遇见经过的朱重。朱重连忙将美娘接回青楼,美娘为了回报朱重,留他过宿,并许诺要嫁给朱重。美娘动用自己多年储下的钱财为自己赎身,嫁给了朱重,又认出了店里的亲生父母。朱重最后也与父亲相认,改回原姓,于是一皆大欢喜。

小说中男主角秦重一开始属于社会底层阶级,与美娘的地位有很大的差别。而秦重地位的提升并不是借助传统的考取功名或攀附贵亲,而是靠着做生意赚钱,已经不能用传统的戏曲小说常见的“私定终身后花园,落难公子中状元”之模式概括了。这表明了明朝资产阶层地位的上升以及社会价值观的转变。

传统的重农抑商的社会思想开始动摇,伦理标准和道德标准都在改变,真实反映出了这个时期社会思想的特性。小商人在角逐爱情的斗争中成为了胜利者,击败了士族弟子,说明了对于爱情的渴望不再局限于知识分子,而也存在于普通的市民心中。

需要注意的是,冯梦龙在描绘主角秦重时仍然在向程朱理学下的道德标准靠拢,尽量强调秦重的忠厚孝顺、勤俭守礼。秦重对于美娘的爱恋是仰视式的,有如宗教一般的虔诚,他积攒银钱的过程很类似于一个朝圣的过程,这也使得小说摆脱了沦为庸俗的可能。

【结束语】《卖油郎独占花魁》收录于明代小说家冯梦龙纂辑的小说集《醒世恒言》,讲述了才貌双全、名噪京城、被称为“花魁娘子”的名妓莘瑶琴与卖油郎秦重之间的爱情故事。

3)民国四大高僧是谁,佛法流传的承接者

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不断得到发展。在民国时期,更是有四位高僧,把佛法的流传进行了更好的承接,他们堪称民国佛教界的翘楚,都做到了无我境界。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民国故事来了解这四大高僧。

弘一: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

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1915年起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并谱曲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首校歌。

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高僧,又是国际上声誉甚高的知名人士。李叔同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同时,他在教育、哲学、法学、汉字学、社会学、广告学、出版学、环境与动植物保护、人体断食实验诸方面均有创造性发展。

他把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致。作为高僧书法,弘一与历史上的一些僧人艺术家存有差异,如智永和怀素,尽管身披袈裟,但似乎他们的一生并未以坚定的佛教信仰和恳切实际的佛教修行为目的,他们不过是寄身于禅院的艺术家,“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知”,这完全是艺术家的气质与浪漫。

虚云:

虚云禅师(1840--1959),籍湖南湘乡人,生于泉州,俗姓萧,名古岩,字德清,六十岁后改字幻游,号虚云,乃近代“一身而系五宗法脉”之禅宗大德。

虚云禅师,十九岁出家,二十岁依福州鼓山涌泉寺妙莲老和尚受具足戒;四十岁发心朝五台山,以报父母深恩,由普陀山法华寺起香,三步一拜备受饥寒而道心愈朗,三年遂愿;终于到达五台山,亲见文殊菩萨金颜。后在滇中阐教近二十年;九十五岁返曹溪,重建南华,中兴云门。历任福建鼓山、广东南华、云门大觉诸大寺院住持。1953年发起成立中国佛教协会,被选举为名誉会长。时年,当选为全国政治协商委员会委员。

虚云禅师一生一衲、一杖、一笠、一钟行遍天下,由自度而度人。于一九五九年农历九月十二日圆寂,世寿一百二十岁,戒腊一百零一。

虚云禅师作为近代禅门泰斗,其主要佛教界所做出的贡献除了上述恢复重兴寺院功德之外,更重要的是为后世禅宗复兴而选择培养储备了大量的护法居士和弘法高僧,其门下嗣祖沙门比丘较为著名的有十余人,其中释一诚、释传印两位大德高僧先后担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

4)延平四贤都是谁,他们有什么历史贡献

在福建南剑州有这么一个首诗“南剑四贤谁不知,才华横溢展风姿。德闳学粹杨时也,苦读勤修从彦为。”在中国著名景点中四贤祠是他们是旧址。明初改为延平府,下面就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延平四贤在宋明理学发展史上,“延平四贤”是上传承洛学,下开创闽学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延平四贤中,杨、罗、李均为南剑州人氏,故早在南宋时,就已被尊称为“南剑三先生”。

在学术传承上,“南剑三先生”是递相授受的师徒关系。他们先后致力于二程洛学的阐发和传播,为其后继者朱熹开创闽学,集理学之大成,奠定了基础和铺平了道路。

明洪武十七年颁布科举取士式,程朱理学正式被确立为“官学”,“延平四贤”的地位随即得到大幅攀升,被看做是上接孔孟、下传万世,具有存亡绝续继往开来之功的宗师性人物群体。

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四位大儒,作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其中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

杨时(1053-1135年),字中立,南剑州将乐县(属今明溪县龙湖)人。[1]生于宋仁宗庆历四年,卒于宋高宗建炎四年,年八十七岁。【疑年录作生于皇祐四年,卒于绍兴五年,年八十三岁;宋史本传不著卒于何年,亦作八十三年。此从直齐书录解题】幼颖悟异常,能属文。

与游酢、伊熔、谢良佐并称“程门高弟”(程门四大弟子)。稍长,心经史。熙宁九年,(公元一〇七六年)中进士第,调官不赴。学于程颢,颢死,又学于程颐。杜门不仕将十年。历任州一级的司法、防御推官、教授、通判等职,历知刘阳、余杭、萧山三县,多有惠政。高宗时,官至龙图阁直学士致仕,优游林泉,以读书讲学为事。

东南学者,推为“程学正宗。”朱熹、张栻的学部,皆出于时。学者称为龟山先生。卒谥文靖。时著有《龟山集》二十八卷,《文献通考》及二程粹言《四库总目》等,并行于世。

罗从彦:(1072-1135)北宋学者,系南平东坑罗源村人,他拜学于杨时,毕生致力于理学研究,在南平筑室于山中,绝意仕进,体验天地万物之理,常聚于九峰山育德泉讲道。绍兴2年罗从彦61岁经朝廷特科授予广东惠州博罗主簿,64岁卒于武平县学,数年后由门人李侗为归南平罗源村里,世人称豫章先生。他的代表作有《遵尧集》。

李侗:(1093-1163)南宋学者,南平炉下乡樟林村人,学者称延平先生,拜学于罗从彦,他的祖父和父亲皆以儒学起家。李侗24岁从学于罗从彦,一心追求儒学真谛,数年后尽得罗氏所传,后屏居山田,结茅水竹间,谢绝世故,一生不为官。隆兴元年(1163)年应福唐守汪应辰之邀,赴福唐讲学,不幸病逝于府治之馆。时年71岁,后归葬于炉下瓦口村。

朱熹:(1130-1200)南宋理学家,别称紫阳先生。祖籍徽州婺源,朱熹生于南建州尤溪县城毓秀峰下,以闽籍登绍兴十八年进士,任同安主簿。朱熹之父朱松乃李侗学友,绍兴23年他从同安徒步到南平,遵父志投学于李侗门下,尽学得李侗真传。而后成为世人敬仰的大师。庆元六年(1200)朱熹71岁病逝,被追封为信国公,后改封徽国公。其代表作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楚辞集注》《诗集传》等。

【结束语】延平四贤在宋明理学发展史上,“延平四贤”是上传承洛学,下开创闽学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延平四贤中,杨、罗、李均为南剑州人氏,故早在南宋时,就已被尊称为“南剑三先生”。

5)战国四公子是谁,战国四公子排名

战国死工资指的是在战国末期楚国的春申君,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和魏国的信陵君。当时这四位都是王公贵族的国家君王后代,而且当时的四人都以养“士”著称,所以被那时的人称为战国的四公子。本期的民族文化,就来告诉你战国四公子的各方面排名情况。

信陵君:

信陵君名魏无忌(??~前243),是战国时期魏国的魏昭王少子,魏安厘王的异母弟。魏安厘王王元年(公元前276年)封于信陵(今河南宁陵县),号信陵君。生年不详,死于安厘王三十四年(公元前243年)。《史记·魏公子列传》载:公子对于士,不论贤不肖,都很谦虚,以礼相待,不敢以富贵而傲人。因此方圆几千里的士都来投奔他,以致食客有三千人。

历史地位:

诸侯的宾客所进献给公子的兵法,公子皆书其名,世称《魏公子兵法》。《汉书·艺文志》兵形势家中,有《魏公子》二十一篇。

信陵君盗窃兵符,夺晋鄙军而败秦存赵,是违背、对抗魏安厘王的意旨的,但实际上却是魏国的大利。赵存,使魏不孤立而有屏障。败秦军,消除了魏王尊秦为帝的幻想,减少了对秦畏俱思想,也使魏在东方各国间的威信有提高。

司马迁是把信陵君作为一个礼贤下士的人物来写的。他认为信陵君的“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名冠诸侯”,都实有不虚,所以历史上将信陵君排在四公子之首位。

《太史公自序》说:“能以富贵下贫贱,贤能诎于不肖,唯信陵君为能之”。信陵君在秦汉之际是一个有影响的人物。张耳,是梁人,“其少时,及魏公子毋忌为客”;“陈豨,梁人,其少时数称慕魏公子”。

汉高祖刘邦少时,也“数闻公子贤”;当皇帝后,每过大梁,常祭祀公子;汉高祖十二年,更为公子置守冢五家,年年四时举致祭。

孟尝君:

孟尝君,名田文(?-前279年),是战国时期齐国宗室大臣。田文的父亲名叫田婴。田婴是齐威王的小儿子、齐宣王庶母所生的弟弟。田婴曾于齐威王时担任要职,于齐宣王时担任宰相,封于继位于薛,是为孟尝君,以广招宾客,食客三千闻名。

子承父业:

孟尝君父亲田婴从齐威王时就任职当权,曾与成侯邹忌以及田忌带兵去救援韩国攻伐魏国。后来成侯与田忌争着得到齐王的宠信而嫌隙很深,结果成侯出卖了田忌。田忌很害怕,就偷袭齐国边境的城邑,没拿下,便逃跑了。

这时正赶上齐威王去世,宣王立为国君,宣王知道是成侯陷害田忌,就又召回了田忌并让他做了将领。宣王二年(前341),田忌跟孙膑、田婴一起攻打魏国,在马陵之战大败魏国,俘虏了魏太子申杀了魏国将领庞涓。宣王七年(前336),田婴奉命出使韩国和魏国,经过他的一番活动使韩国、魏国归服于齐国。

田婴陪着韩昭侯、魏惠王在东阿南会见齐宣王,三国结盟缔约后便离开了。第二年,宣王又与梁惠王在甄地盟会。这一年,梁惠王去世。宣王九年(前334),田婴任齐国宰相。齐宣王与魏襄王在徐州盟会互相尊称为王。

楚威王得知这件事,对田婴很恼火,认为是他一手策划的。第二年,楚国进攻齐国,在徐州战败了齐国军队,便派人追捕田婴。田婴派张丑去劝说楚威王,楚威王才算罢休。田婴在齐国任相十一年,宣王去世,愍王立为国君。愍王即位三年,赐封田婴于薛邑。

平原君:

平原君,名赵胜(?-前253年),是战国时期赵国宗室大臣,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之弟,封于平原县(今山东武城),号平原君。在赵惠文王和赵孝成王时任相,是当时着名的政治家之一,以善于养士而闻名,门下食客曾多达数千人。

政治生涯:

赵惠文王元年(前298),平原君被拜相,其后“三去相、三复位”,前后相赵48年,历经惠文王、孝成王二朝。《史记·赵世家》记,赵惠文王“十四年(前285),相国乐毅将赵、秦、韩、魏、燕攻齐,取灵丘”。《乐毅列传》也说“以相国印授乐毅”。《史记·赵世家》又记,赵惠文王十八年(前281)“魏冉来相赵”。又记“齐安平君田单将赵师而攻燕中阳,拔之。又攻韩注人,拔之。(赵孝成王)二年(前263年),惠文后卒。田单为相”。除此三事之外,皆由平原君相赵。《将相和》中的“相”蔺相如与平原君同时代,其实并非相国。

春申君:

春申君,名黄歇(前320~前238)为战国时期楚国公室大臣,曾任楚相。黄歇游学博闻,善辩。楚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12县。

春申君明智忠信,宽厚爱人,以礼贤下士、招致宾客、辅佐治国而闻于世。顷襄王时,秦昭王派大将白起带兵打败韩国和魏国后,联合韩、魏两国共同讨伐楚国,形势危急,顷襄王派能言善辩的春申君出使秦国,说服秦昭襄王退兵。秦襄王病重,春申君设计使留在秦国作为人质的楚太子熊完逃回楚国即位,即楚考烈王。楚考烈王任他为相。在秦军围攻邯郸时,春申君带兵救援。后又为楚北伐灭鲁。

当时楚考烈王无子,春申君以此为忧。后来,春申君娶赵人李园之妹。李园妹有身孕后,献于楚考烈王,生子被立为太子(即楚幽王),而李园妹被立为王后。李园因此逐渐掌握大权,蓄养死士,欲杀春申君。考烈王病死后,李园令人埋伏于棘门之内,杀死春申君及其全家。

历史排名:

贤能排名

信陵君,春申君,孟尝君,平原君

门客排名

信陵君,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

名声排名

信陵君,平原君,孟尝君,春申君

地位排名

信陵君,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

结局排名

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

综合排名

信陵君,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

更多“普庵祖师是谁,普庵祖师圣诞时间”的相关资讯请关注酷奇网,我们讲持续为您更新热门推荐!

查看全部

热门推荐

热门城市15天天气

宠物资讯

取名资讯

健身资讯

其他资讯

情感资讯

绘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