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标志性文明成果
春秋战国时期的标志性文明成果
更新时间: 2025-05-25 19:25:47 责编:酷奇网

1、春秋战国时期的标志性文明成果

春秋战国时期的标志性文明成果有:

政治上,打击旧贵族,无功不受爵,建立武卒制,阶级制度,维护郡县政权;军事上,建立军政合一的军事体制,奖励军功,军功爵制;经济上,实行相地而衰征,盐铁官营等措施;文化上,出现了思想领域里的"百家争鸣"的局面,参加争鸣的各派,史称为"诸子百家"。其中主要的有儒、道、墨、法、名、阴阳、兵、纵横、农、杂等家,在思想领域影响最大的是前四家。

2、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有哪些

1、胡服骑射: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2、窃符救赵: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3、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4、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5、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3、春秋战国时期武功高强的四大刺客

在春秋战国时期,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刺杀他人的生命,却夺得了大家的赞赏。在司马迁的《史记·刺客列传》中,他们榜上有名,表达了大家对于他们舍身取义的褒奖。你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这四个刺客是谁吗?下面我们一起去民族文化里看看吧!

专诸

专诸,亦称鱄设诸,春秋时吴国人,春秋末年吴国名厨,精通水产为原料的菜肴,尤以炙鱼闻名天下。专诸因为其“鱼肠剑”的壮举而名垂青史。专诸是屠户出身,长得目深口大,虎背熊腰,英武有力,整天打架滋事、惹是生非。但到了春秋末期,吴国的公子光欲杀吴王僚而自立,伍子胥把专诸推荐给公子光。公元前515年,公子光乘吴内部空虚,与专诸密谋,以宴请吴王僚为名,藏匕首于鱼腹之中进献,专诸当场刺杀了吴王僚,但也被其侍卫所杀。

要离

要离是春秋时期吴国人,生活在吴王阖闾时期,其父为职业刺客,要离为屠夫。他生得身材瘦小,仅五尺余,腰围一束,形容丑陋,却有万人之勇,又足智多谋,是当时有名的击剑能手。阖闾忌惮于吴王僚的儿子庆忌复位,庆忌身材魁梧,力大如牛,被称为吴国第一勇士。要离使出“苦肉计”,杀妻残身,假意投奔庆忌,并运用智谋,最终刺杀了庆忌,要离归国后便自刎身亡。

聂政

春秋末期,韩国大夫严仲子受丞相侠累害被迫流亡他国,在流亡的过程中他一直寻找高明的刺客去杀侠累,来为自己报仇。后来严仲子听说魏国的聂政因杀人避仇,带他的母亲和姐姐隐居在齐国做屠户,因为聂政仁孝侠义,武功高超,所以严仲子就多次拜访聂政,并且厚待其母。

当聂政的母亲去世,姐姐嫁人之后,聂政感恩严仲子对自己一家人的礼遇,就找到严仲子说,愿替他报仇。一次侠累正坐在家中,聂政带着剑就直接闯了进去,然后把处于重兵保护中的侠累给杀了。聂政自己被围无法脱身,怕连累亲人,就划破自己的脸颊,戳瞎自己的眼睛,然后破腹而死。

聂政死后,韩王把聂政的挂在大街上,让人来辨认凶手是谁,想以此杀聂政的家人。聂政的姐姐听到消息后,原可躲避,却不忍弟弟英名埋没,于是去辨认出弟弟的,最后在聂政的身边。

荆轲

荆轲是战国末期卫国人,喜欢舞文弄剑。荆轲在燕国游历时被隐士田光推荐给燕太子丹,太子丹拜其为上卿。此时秦国已经消灭韩赵两国,攻灭魏国指日可待,同时兵锋直指燕国,太子丹深深感到恐惧,就准备派荆轲去刺杀秦王。却没有想到这次刺杀从计划到随行人员,全都出了问题。荆轲奋勇刺杀,却没有击中秦王,随后被赶来的护卫。

4、春秋战国时期起止时间

春秋战国是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

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其分水岭是在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东周后期至秦统一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

5、春秋战国时期山东属于哪国

春秋时期,山东境内除了齐国和鲁国两个大国之外,还有其他许多小一些的诸侯国,仅见于《左传》的就有55国之多,其中疆域及影响较大的有莱、莒、滕等国,这些国家后来多被齐、鲁两国并吞。进入战国时代,齐国成为七雄之一;而今日山东的大部分地区都由齐、鲁两国占有。公元前249年,楚国攻占鲁国;公元前223年,秦国攻陷楚国。及至公元前221年,齐国成为最后被秦国吞并的诸侯国。

更多“春秋战国时期的标志性文明成果”的相关资讯请关注酷奇网,我们讲持续为您更新热门推荐!

查看全部

热门推荐

热门城市15天天气

房产资讯

家居资讯

旅游资讯

社会资讯

科学资讯

机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