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的春第二自然段的赏析
朱自清的春第二自然段的赏析
更新时间: 2025-05-25 13:20:26 责编:酷奇网

1、朱自清的春第二自然段的赏析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用了“拟人”辞格。在作者的笔下,春风轻拂,大地回暖,万物复苏,仿佛一个“刚睡醒”的人,“欣欣然张开了眼”。“太阳的脸红起来了”用了“拟人”辞格,将太阳人格化,既抓住了春天太阳的特征,表现了春阳的温暖,更展示出春阳内在的神韵。整个句子又构成排比句,“拟人”、“排比”的套用,从大处着笔,对山、水、太阳进行了粗线条的描画,简明地勾勒出初春的总轮廓。为下文深层次、多视角地描绘春景图做铺垫。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朱自清用“朗润”描写的山,使山富有光泽、格外的洒脱。

2、仿写朱自清的春

盼望着、盼望着,炎热的酷暑终于过去了,秋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是秋高气爽的样子,天高了,云淡了。果子熟起来了,蛐蛐儿的叫声响起来了,天气凉爽起来了。 小草并没有完全从大地中消失,仍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片一片 满是的。孩子们跑着,跳着,翻几个跟斗捡几个落下的果子互相投掷着,比赛着谁投得更远、更准。风凉丝丝的,草绿绿的。 桂树、枫树、常青树,带着苍郁和深沉的格调和各具特色的气质,展示着风采,金子般的黄,玛瑙般的红,翡翠般的绿,宛如画家精心绘制的画卷。

3、朱自清的春的阅读后的感想

《春》这篇文章描写出作者对江南春天的赞美作者抒发了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每一个局部中抓住了江南景物的特点,主要突出了江南春天的新、美、力,作者描写春雨时,既正面描写雨的形态,又通过雨中景物进行侧面描写,文中描写了五种景物:树、草、人、灯、由和房,作者在文章中寄托了一种喜爱、欢悦的感情。在作者心目中,春风也是有性格的,江南春风的性格是轻柔温暖,北京的性格是讯猛强劲,作者用的是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喜爱北国春风的感情。

4、朱自清的春是什么体裁

朱自清的《春》是散文体裁,最初发表于1933年7月,此后长期被中国中学语文教材选用。在该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以及对人生和人格的追求。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更多“朱自清的春第二自然段的赏析”的相关资讯请关注酷奇网,我们讲持续为您更新热门推荐!

查看全部

热门推荐

热门城市15天天气

家居资讯

星座资讯

时尚资讯

教育资讯

军事资讯

健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