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宝具体指笔、墨、纸、砚,也就是中国独有的书法绘画工具或者是书画用具,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且历史上,“文房四宝”所指之物屡有变化。旧时对纸、墨、笔、砚四种文具的统称,砚台,别名润色先生,文房四宝中能传世最久的一宝,文房谓书房,这些文具,另外制作历史悠久,品类繁多,历代都有著名的制品和艺人。
湖笔:产于浙江湖州,湖笔亦称湖颖,是"文房四宝"之一,被誉为"笔中之冠"。汉族传统手工技艺之一,是中华文明悠久灿烂的重要象征,湖笔之乡在善琏镇,当地有笔祖蒙恬庙,相传秦始皇的大将蒙恬"用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发明出毛笔,2006年,湖笔制作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徽墨:徽州的绩溪县、屯溪区、歙县三地为徽墨制造中心,当代以来,徽墨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恢复了茶墨、青墨、 朱砂墨、五彩墨和古香古色的手卷墨的生产,并增添、开发了新品种,1989年,歙县老胡开文墨厂生产的"超漆烟墨"获国家金质奖。
皖南宣州宣纸:今安徽宣州,宣纸迄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2002年安徽宣城泾县被国家确定为宣纸原产地域。
端砚:产于广东肇庆,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与甘肃洮砚、安徽歙砚、山西澄泥砚齐名。
我国作为历史悠久的大国,拥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思想,其中文房四宝是我国特有的书写工具,源远流长。相信各位从影视作品和小说中也经常会接触到文房四宝,那么本期民族文化带大家了解一下,文房四宝是哪四件吧。
笔
毛笔是我国传统书法的重要工具,可以说,汉字书法是毛笔发展的产物。中国的毛笔历史悠久,据考古发掘的资料表明,远在仰韵文化遗址的彩陶上的花纹有一些就是用毛笔绘制的。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普遍使用毛笔,楚国叫“聿”; 吴国叫“不律”;燕国叫“弗”,一直到了秦代,“笔”才正式定名为“笔”,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据资料记载,1954年长沙左家公山古墓中出土了一支战国时期的毛笔,从发掘情况来看,古今毛笔的结构差不多,只是制笔的材料不同罢了。
墨
墨是用于书画的黑色材料。它与毛笔差产生于差不多的时代,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已有类似的墨迹,不过那时的墨只是一种天然石墨。
我国人工墨大约始于战国时代,从那时出土的竹木简来看,那时墨的质量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随着汉代制墨规模的扩大,制墨作坊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三国时的书法家韦诞是我国记载的最早的制墨名家。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汉魏以后,制墨技术越来越发达,到宋朝徽州成了全国的制墨中心。
纸
纸是一种重要的书写材料,它是用植物类纤维加工制作而成。在没有纸的古代,人们把文字刻或书写在龟甲、兽骨、竹片、绢帛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这样的书写材料显然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了。
西汉时期发明了造纸术,东汉时期蔡伦对造纸术的改进,为我国造纸业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前景,宋代以后,造纸技术日益提高,纸的品种也越来越多,纸张质量也得到大幅提高。
砚
砚又称为砚台、砚池等,它是磨墨不可缺少的工具,一般是用石块或是耐磨材料制作的。
砚最早的生产年代,目前尚难确定,从考古资料记载,新石器时代就有了研墨工具,但据《西京杂记》中的相关记载,砚始于汉代,主要是用瓷、陶、瓦等材料制作,外形如同盘子。磨墨不是直接用手拿墨在砚上磨,而是另用一块研石,将墨压在砚台上研磨。
到了唐朝,随着制砚技术的改进,就出现了石砚,并出现了名盛天下的端砚、歙砚等名砚。到了清朝,砚台趋渐工艺化、美术化,除了实用之外,还有了收藏、观赏的价值。
1、文房四宝,是指中国独有的书法绘画工具,即笔、墨、纸、砚。
2、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历史上,文房四宝所指之物屡屡有变化。在南唐时,"文房四宝"特指安徽宣城诸葛笔、安徽徽州李廷圭墨、安徽徽州澄心堂纸,安徽徽州婺源龙尾砚。
3、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则特指宣笔(安徽宣城)、徽墨(安徽徽州歙县)、宣纸(安徽宣城泾县)、歙砚(安徽徽州歙县)、洮砚(甘肃卓尼县)、端砚(广东肇庆,古称端州),元代以后湖笔(浙江湖州)渐兴,宣笔渐衰,改革开放后,宣笔渐渐恢复了生机。
4、文房即书房,北宋苏易简著《文房四谱》,一名《文房四宝谱》,叙述这四种文具的品类和故实等。这些文具,制作历史悠久,品类繁多,历代都有著名的制品和艺人。
以上是关于文房四宝的介绍,如果你喜欢书法的话,对于文房四宝肯定不陌生了,希望上面的内容对你有用吧!
新文房四宝是指一个水写布卷轴、一支兼毫湖笔、一个青花瓷笔架、一个笔洗跟字帖。新文房四宝,是区别“文房四宝”而命名的。是一种无纸无墨练书法的水写布书写套装。新文房四宝最大的创新是使用者可以用毛笔蘸清水在其上面写字、作画,效果就像蘸墨写在宣纸上一样,一般3-5分钟就可以重新书写。水写布表面无痕无迹,主要是给初学者练习书法之用。
更多“文房四宝具体指什么”的相关资讯请关注酷奇网,我们讲持续为您更新热门推荐!